老来“瘦” ,可能是肌少症
一些老人体重逐渐减轻,身材逐渐变瘦,自以为是“千金难买的老来瘦”。但身体却越来越容易疲劳,时常走不动路,拿不起东西,最麻烦的是越来越“爱”生病。此时,要高度怀疑自己是否患了“肌少症”。
肌少症,又称骨骼肌减少症,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、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。人类骨骼肌的生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,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年肌肉丢失量约为0.5%~1%,60岁以上的老年人,30%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。
肌少症危害多
肌少症会使老年人群站立困难,步履缓慢,易跌倒、骨折,还会影响器官功能,严重时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,甚至死亡。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1.肌少症会使老年人群的跌倒风险增加。
2.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。
3.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群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。
4.肌少症与患者的慢性病预后不良有关。
如何应对肌少症
抗阻力训练 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,有俯卧撑、哑铃、杠铃、坐位抬腿、静力靠墙蹲、拉弹力带等项目,其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,老年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。
增加蛋白质摄入 老年人群补充蛋白质时必须考虑个体代谢负担,鸡蛋蛋白、牛奶蛋白、大豆蛋白、牛肉蛋白都是优质蛋白。
补充抗氧化剂 包括深色蔬菜、水果,如菠菜、番茄、蓝莓中都有较丰富的抗氧化物质。补充适量的抗氧化剂可助老年人群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线粒体功能,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。
补充维生素D 老年人群户外活动少,接受紫外线照射时间及维生素D合成能力不足。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钙磷吸收,在肌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。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143期 史晓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