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是否钙化可自测,教你几个小妙招

血管中藏有一根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会带来巨大的风险。70岁以上的人群中,70%的女性与93%的男性患冠心病都与它相关。血管内有这根“硬骨头”的就是血管钙化,即斑块。斑块有两种,一种是软斑块,另一种是比较硬的斑块。

一、硬斑块有两种

普通的硬斑块即纤维性斑块,在胆固醇的上面有厚厚的一层纤维帽,对胆固醇能起到一定的保护性的作用,所以不会轻易破裂,是比较稳定的斑块。

还有一种“升级版本”的斑块像骨头一样,一方面会导致血管腔非常严重的狭窄,会引发心绞痛等症状;另一方面会导致进入血管的普通球囊扩张不起来,甚至会导致球囊扩张的过程中出现球囊破裂,更严重的会导致血管破裂。升级版斑块不但会使血管变硬,失去弹性,导致血液流动受阻,还会引发特殊的高血压。

二、血管钙化的原因

导致这种升级版硬斑块的罪魁祸首是钙盐沉积,除了血管壁上,钙盐还可沉积到肾脏,导致肾结石。

血管钙化与年龄相关,是一种退行性问题,人都会有钙化。90%以上的老年人都会有钙化。

过多的胆固醇会促使血管发炎,血管发炎后会分泌一些产生钙质的细胞,沉积在血管壁上,形成钙化的斑块。

高血糖会引起血管发炎,与高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发炎导致血管钙化的原理类似。

肾脏疾病和甲状旁腺的疾病会使血液中的钙浓度增加,导致钙磷代谢异常,多余的钙质就会沉积到血管的中膜层,引起血管钙化。

三、简易测试血管是否钙化

1.看手脚。用手电筒照手指头,如果指头红润表示健康,颜色暗淡发白预示血管钙化。大脚趾汗毛突然减少,预示血管钙化。

2.血管年龄计算公式=(总胆固醇 -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。

正常数值小于4,数值越小,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,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越低;

如果数值大于等于4,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,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。

3.测骨密度。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有共同的发病机制,都是慢性的炎症反应导致,患骨质疏松的人多数有血管钙化,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相伴而生。测骨密度需要到医院使用专门的仪器,可以测出骨密度T值(T值小于-2.5时,诊断为骨质疏松)。如果要精确诊断冠状动脉是否钙化,建议到医院做冠状动脉CTA。

 

(原文见《益寿文摘》总第3461期 刘巍/文)